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2023年11月5日起,“系統生物學系列講座”將從開始第一講,后續每兩周進行一期,將涉及系統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常用方法、以及在生物醫學問題中的具體應用研究。

該系列講座由中國生物信息學學會(籌)系統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通過B站進行在線直播。

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醫健AI掘金志》作為大會首席合作媒體,將全程參與報道。

系統生物專委會,于2023年8月25日正式成立,擁有專委會委員60余名。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旨在凝聚國內力量,培養人才團隊,推動學科發展,擴大學科影響。

一方面,促進系統生物學理論基礎、技術框架的交流構建,揭示疾病演化的驅動力及規律;

另一方面,推動基于系統生物學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解決生命醫學研究碎片化、重大產品和系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最終更好地服務于滿足人民健康需求、推動新型醫學發展、服務于國民社會經濟的國家戰略。

迄今為止,系統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已采取3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

1. 從2023年起,定期舉辦“系統生物學” 線上講座;

2. 設立“系統生物學”暑期課程;

3. 在現有“腫瘤系統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ICSB年度會議】的基礎上,舉辦“系統生物學全國學術大會”。

今年8月26日-27日,由系統生物學專委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腫瘤系統生物學國際研討會”已順利召開,由系統生物學專委會主任、南科大醫學院講席教授徐鷹任大會主席,20位國內外專家進行了精彩報告。該會議共吸引了三百余人在現場參會,一萬九千多人在網上參加。

系統生物學系列講座目前已經確定的特邀報告人依次(按照講座日期順序)為:

  1. 南方科技大學徐鷹教授(11月5日)

  2. 蘇州大學時玉舫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11月19日)

  3. Nature Methods資深編輯Arunima Singh博士(12月3日)

  4.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汪勁教授(12月17日)

  5.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陳洛南研究員(1月21日)

  6. 北京大學韓敬東教授(2月4日)

  7.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李雷研究員(2月18日)

  8. 西安交通大學于軍教授(兼任GPB 主編)(3月3日)

  9. Nature Communications副編輯程謙博士(3月17日)

  10. 北京大學來魯華教授(3月31日)

除程謙博士講座于當天北京時間晚8點-9點半進行外,其余均于上午9點-10點半進行。包含50分鐘報告時間,40分鐘討論時間。

B站直播二維碼如下,歡迎大家掃碼并積極極參與。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嘉賓介紹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徐鷹 ,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講習教授

徐鷹 ,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講習教授,獲國家級人才頭銜,計算系統生物學及生物信息學者。研究方向為腫瘤系統生物學。

2023年1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之前為美國佐治亞大學生物化學系“校董事會教授”及“佐治亞科學協會著名學者講席教授”(2003-2022),佐治亞大學生物信息研究所首任所長(2003-2011)。

他是AAAS Fellow及IEEE Fellow。1991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組合數學和算法)。1993年加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十年,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資深研究員及課題組長(senior staff scientist and group leader)。2003年,他的研究團隊加盟佐治亞大學,成立生物信息研究所,同時入職佐治亞大學生化系。自2008年起,開始通過腫瘤組學數據研究腫瘤發生、發展、轉移的推手和機理。

目前徐鷹共發表近400篇學術論文,五部著作,包括世界上第一部“腫瘤信息學”專著,引文?19500余次、H指數為70。自2003年起,每年在國內主持召開“生物信息學國際研討會(2003-2013),及“腫瘤系統生物學國際研討會”(2011年起),并每年主講“生物信息學”或“腫瘤信息學”暑期課程,共吸引3萬余人參加。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時玉舫,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時玉舫,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免疫與干細胞研究。

1982年本科畢業于山東農學院(現為山東農業大學),1982年至1985年在山東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擔任助教,1988年和1992年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5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2001年任教于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系和美國紅十字會赫蘭生物醫學研究所免疫學系。2001年至2008年,在美國新澤西醫科齒科大學羅伯特?強生醫學院分子遺傳、微生物和免疫學系任終身教授和特聘大學教授。2008年至2014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F任蘇州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他長期從事免疫與干細胞研究,在探索免疫穩態維持和組織再生修復的細胞與分子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突破性和引領性成果。迄今為止,世界上對干細胞與免疫反應相互調控的認知大多源于時玉舫及其團隊的科學發現。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Arunima Singh,Nature Methods資深編輯

現任Nature Methods資深編輯。計算結構生物學家,研究領域包括分子建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古吉拉特大學生物化學理學學士、浦那大學生物信息學碩士、佐治亞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汪勁,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

汪勁,現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瘜W和物理及天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專業為生物物理、計算生物物理、結構生物學等研究,建立了勢和流的景觀理論并廣泛應用于各類生物及復雜系統。提出了量化特異性的概念和方法并應用于藥物設計。

1984年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系,1991年博士畢業于伊利諾斯大學天體物理學,1996年在伊利諾斯大學完成化學和生物物理博士后訓練,2000年獲得美國紐約大學石溪分校工商管理碩士。

曾任花旗銀行全球戰略分析部資深分析師及副總裁。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陳洛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洛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采用系統工程、動力學建模等方式研究復雜疾病的發生機制。

1984年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專業,1988年和1991年分別獲日本東北大學系統科學碩士、博士學位。1997年起在日本大阪產業大學電氣工程和電子學院任教,在日本和美國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等25年以上,2009年10月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近年來,在系統生物學和復雜網絡等研究領域發表了350余篇期刊論文及10余部編著書籍,論文總引用超2萬次。并擔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分子系統生物學專業分會主任委員,IEEE-SMC系統生物學委員會主席,中國運籌學會計算系統生物學分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藥理學會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韓敬東,北京大學教授

韓敬東,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現任計算生物學所所長。

1991年獲中國藥科大學學士,1996年獲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博士、1997-1998年,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博士后,1999-2002年進入業界擔任IT軟件工程師,2002-2004年為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博士后。

研究領域包括發育與衰老的系統生物學、調控網絡的計算推理、圖像分析,數據集成和網絡分析的計算算法開發。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李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李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關肇直首席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生物學與基因組學、長壽與衰老機制、統計建模與統計計算、時間序列分析、和信息論。

于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8年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獲博士學位。2000年9月- 2002年12月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純粹與應用數學研究所,博士后。2002-2010 年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生物及數學系任教并于2005年獲得終身職務。

李雷博士與國際著名統計學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Terence P. Speed教授,計算生物學的先驅、美國科學院院士Michael Waterman教授,老齡研究專家Valter Longo教授等長期合作并取得重要成果。李雷博士與Speed教授發展的DNA測光度校正方法已成為新一代Illumina/Solexa快速測序儀的工業標準。201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外杰出人才)”。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于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于軍,西安交通大學國家生物安全證據基地、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榮譽教授,兼任GPB(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主編。

研究領域包括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儀器。

198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生化專業,同年考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讀研,并考取CUSBEA獎學金,于1984年赴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醫學博士。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在NYU任研究助理教授,1993年加盟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基因組科學系,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從事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研究,同時開發相關科學實驗設備與儀器。

于軍博士1998年歸國后先后參與組建了“華大基因”,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包括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和國家基因組數據中心),參與并主持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以及超級雜交水稻、家蠶、雞、椰棗、人參、鯉魚等大型基因組研究計劃,兩次擔任國家973計劃的首席科學家。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程謙,Nature Communications副編輯

先后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Weatherall分子醫學研究所計算生物學中心博士后研究員,合作導師為Edward Morrissey博士,研究方向是通過開發和應用數學與統計模型研究組織內的干細胞命運。2022年9月起擔任Nature Communications副編輯。

十位國內外學術大咖共話「系統生物學」,首期線上講座將于11月5日開講

來魯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

來魯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長江特聘教授、副院長、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成員。

研究領域為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研究,主要方向是采用理論計算與實驗密切結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生物分子作用機制并進行蛋白質、藥物和生物系統設計。

1984年至1989年,先后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完成本碩博學習,1998-199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瘜W系伯克萊學者。1992年至今擔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2001年被評為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長江特聘教授。

雷峰網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女人男人做性全过程视频-中文字幕色在线精品视频-天啪天天碰天天摸-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2020